搜盘小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搜盘小说网www.sopan.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天历二月初二日(夏历正月二十八日),李开芳所率陆路大军进逼江宁。初三日,水军前锋逼近金陵,分泊大胜关至草鞋峡一带江面。初六日,水陆太平军大队人马赶到,分兵占领浦口、江浦,切断了江北清军进援通路,完成对江宁的包围。

江宁城外有高山要隘,内城十三门,外郭十八门,外加长江天险,秦淮护河,城防体系严密,易守难攻。江宁城防守的旗兵绿营加在一起不足五千人,临时募集的壮勇也只有万人。本应该全力守住要隘,阻击太平军,不过陆建瀛在九江已吓破胆,竟然下令封闭内城城门,妄图固守。他与江宁将军祥厚分守南北城。

总督大人如此布置,各级下官也只得如此行事。驻扎城外的江宁副都统霍隆武、江南提督福珠洪阿、徐州镇总兵陈三光等将领眼见着太平军东来,上司又要关门,哪还敢待在城外,一骨碌全跑进城内,至此清军阻止太平军进攻江宁的最后希望也破灭了。

太平军则是环城进攻,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率陆师扎聚宝门外,天官副丞相林凤祥、殿右六指挥吉文元扎营仪凤门外,金一总制黄益芸领右一军攻旱西门。途中新加入的殿左三指挥朱锡琨率领前四、中五两军围攻南京大东门、朝阳门,构成四面围攻的态势。

深夜,左二军自从在采石矶下了船,急行军一天一夜,仅在江宁城西南六十里板桥镇休整过。钟良相从师帅彭奕嵩那里寻来两头骡车,都是用来拖拉全卒辎重,除了蒋琬体弱时常乘坐外,其他人都是徒步,即便是年过五十的陆遐龄,也是健步如飞。王靖元未经历过长途跋涉,则略显吃力,但也强忍着,毕竟只有同甘共苦,圣兵们打起仗来才舍生忘死。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第一次感到累,而且累得很痛苦。这不是通宵上网,也不是逛马路溜大街,这是实实在在地走路,十几个小时不合眼,还好他撑住了。

初六辰时,左二军方才到达仪凤门外营地,不过并没有立即得到足够的休息,而是各自搭建营地。按照营制,王靖元这一卒搭了四个帐篷,一个两司马分一个。干完活后,林绍璋才下令休息,顿时全军上下鼾声一片。、

午后,营里战鼓齐鸣,王靖元紧急集合全卒人马,随彭奕嵩到监军林绍璋帐下听令。太平军无论平时还是作战,都以军为最高建制单位。军帅负责平时的训练和行军扎营等基本任务。战场上则以监军调度指挥,由监军、军帅、师帅一直到两司马,这是一套作战指挥系统,又以职同监军的各种典官及其属官和僚吏组成后勤补给系统,在这两班人马之上还有个总制作为全军的最高长官,管理全军事务。以炎、水、木、金、土对应前、后、左、右、中军,木二总制曾春发,便是右二军的统帅。他此刻已被东王招到殿前听用,职务却没变,所以左二军目前是林绍璋说的算。

王靖元赶到时,只见师帅彭奕嵩正在约束部众,整理队列,赶紧率部下加入序列。随后,全军鱼贯而出,赶往仪凤门战场,林绍璋打马在前,军帅黎振辉紧随其后。

林凤祥与吉文元将阵地摆在静海寺前,万余大军迎风肃立,仰望仪凤门,或执明火,或持刀枪。左二军并未作为突击主力,被排在诸军之后。只见数十门火炮猛轰城头,铁心实弹狠狠砸中城墙,顿时黑烟四起,少数落在城头上,所到之处也是人仰马翻。如此轮番轰击了半个时辰,城墙仍是文风不动,炮声渐歇。这边,攻城主力前五军开始做好准备,每两人发下一具藤牌,兵器也多换成了短刀,排头便是四五十架云梯。先是,太平军推出五尊短小精悍的臼炮,炮响后,轰出五枚开花弹,落地之处便是一片死伤,如此三番,城头清军气势丧尽。前五军将士齐出,狂吼着冲向城墙,其身后,数百圣兵各持鸟铳抬枪跟进。

前五军圣兵离城墙百丈时,城头枪声大作,清军火器强行压制。太平军后排枪铳就地反击,双方死伤颇多。前五军圣兵迅速接近城墙,四面架梯,缘梯登城。清军冒死抛下雷石滚木,城下圣兵只能以藤牌挡避,避之不及,便是应声倒下。城头也有不少清兵被火器打中,不时掉落下来。

如此激烈战况,不仅王靖元第一次亲眼见到,卒中上下也是观之大骇。左二卒三CD是新兵,从安庆行来,一路仓促,并无操练,与广西老兵有天壤之别。每当有圣兵爬上城头,阵中便是一顿欢呼。不过稍后,清军又将缺口补上,如此厮杀了个把时辰,前五军锐气不再,方才鸣金收兵。云梯夺城,只为尽量缩短双方对峙时间,一鼓作气,迅速攻破城防,守城士兵只要挡住几波攻势,攻城方便气泄而退。

太阳将落,太平军依次撤出阵地,监军林绍璋、军帅黎振辉去了林凤祥大营。

次日左二军三更做饭,移师水西门。原来昨晚统帅们选定城北仪风门为突破口,采用穴地攻城法,埋设火药于该门之下。同时分攻各门,迷惑清军。吉文元带兵向东,林绍璋的左二军独自负责水西门。江宁城大,秦淮河穿城而过,自东水关而入,西水关而出,水西门便是紧邻着西水关。

既是迷惑清军,林绍璋自然不会死攻,但是样子还要做,于是命令麾下五营师帅轮流攻城,彭奕嵩这后营被排在十四日。命令一下,师帅彭奕嵩、卒长王靖元都犯难了。王靖元是因左二卒没上过战场,本来希冀着打上几场顺风仗,也好磨炼着,没成想第一仗便是这攻城的硬仗,也不知要死多少兄弟。而师帅彭奕嵩则是想着如何立功,五个师帅,他最后一个上阵,清军或许被前几日佯攻麻痹了,如果一鼓作气,说不定就夺下城门,这可立大功了。如今东王已经发话,要建都江宁,眼见着入城便要升职,这要是立下首登城墙之功,岂不是在东王那里有了名号。到时候军帅的职务也是手到擒来,他升上师帅,也是得益于上一次破武昌。不过麾下有不少新兵,战斗力不足,这也是正是他焦虑的。

战力不足,解决方法只有实战和操练,目前没有实战,也只能操练了。彭奕嵩亲自督促,每日卯时集合,先是行军奔跑,而后练习武艺,晚间还要练习识别旗语锣鼓,戊时方才结束。如此四五日,全师新兵叫苦不迭,老兵也是苦不堪言。

强登城楼,必会死伤许多,这是王靖元不愿见到的,眼见着第二天便是后营攻城的日子,忽心生一计,当晚带着胡永祥等十几个熟悉水性的圣兵来西水关下。只见那水关上下三层,设有闸门三道,前后两道为木闸门,中间设铁栅门以防敌人潜水入城,王靖元与胡永祥随即潜入水底。天下承平日久,江宁近两百年不闻战鼓,西水关的防务功能早已弱化。王靖元摸到厚厚木闸底部,竟是泡软淤泥,当下浮出水面与胡永祥计议,掘开污泥,钻过这道木闸。于是二人交替入水,不到一刻钟,便钻过木闸。再潜入铁闸底部,此处紧要,上有纯铁所铸闸门,重达千斤,水底铺有条石,然年久失修,条石多有脱落,再招来多名水下好手,数人合力移除数段,出现一个仅容单人穿过的石洞来。穿过石洞,最后一道又是木闸,再次掘泥而入。

王靖元浮出水面,便已进入城内,秦淮河道里堵满了乌篷船。四周并没有什么清军,倒是二三十丈外有数个岗哨。王靖元使了个眼色,胡永祥猫着腰窜到往水西门方向侦查。半刻过后,胡永祥摸了回来。王靖元见已摸清了敌情,便带着胡永祥原路返回。当下立即禀告师帅彭奕嵩,彭奕嵩听后大喜,匆匆带着王靖元求见监军林绍璋。

林绍璋惊喜之后,立即点兵,拨出军中熟稔水性者两百人,由王靖元带队由西水关突击。十三日辰时,天色微亮,春雾朦胧,左二军突击队各个浑身赤条,口衔短刀。由王靖元、胡永祥带头钻入冰冷的秦淮河中。求战心切的袁宏谟只因不熟水性被撂在河边跺脚,两淮平原多善骑马,而家住长江边的池州人胡永祥则水下功夫了得。

江宁城的百姓从始至终没想过在这大清的太平盛世会遭临兵马之灾,更不知从哪冒出来的长毛竟然出现在铜墙铁壁的江宁城外,自明亡二百年,江南人都忘记了什么战争,不少人自信大清八旗和绿营的实力,更相信铁桶一般的城池,盲目自信总是少数。平日里,人手两杆枪的大清官兵,欺负百姓倒是绰绰有余的,叫他们打仗,恐怕是输多赢少。面对着来路不明的太平军,他们既新奇又恐惧。大军征伐从来不决于小民,他们的疑惑只有靠时间来解答。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晚娘2

晚娘2

煌煌华夏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薨天,撒手抛下了哭到撕心裂肺的朱元璋。深秋下的金陵,全城缟素。千里南下而来吊孝的朱棣恨不得当场哭死。亦是这一年,朱棣遇到了他一生的贵人姚广孝。还有后者身侧站着的一个小师弟。“燕王殿下,此为贫僧师弟,法号道明。”
历史 连载 74万字
倾国倾城倾死你

倾国倾城倾死你

追寻幸福
日寇侵华罪恶滔,西火儿女逞英豪。杀倭何妨施毒计,道计更比魔技高。孤儿于铁锁,聪明机敏,干练圆滑。对敌心狠手辣;驭下公义仁德。做事不拘一格,任性而不妄为。在他的抗战生涯中,数美投怀、左右逢源。堪称是抗日战场上的韦小宝。书中叙写的是山西长治西火镇的抗日传奇故事,书中人物历史可考,战争事实有迹可寻。不为其他,只为纪念那些快被遗忘的抗日英雄们!QQ群:556724193
历史 连载 36万字
秋霞电影免费鲁丝片观看

秋霞电影免费鲁丝片观看

我是猫
“大明五日游。”现在一日,明朝一年。主角到了明朝后,才发现:时间不对——1935? !而且,北方还是清朝的天下……北清是君主集权,南明是君主立宪。 北清首都离边界有1000公里,南明首都离边界只有1000米。但是,南明有主角。 20世纪明朝人穿什么?挣多少钱?20世纪的东厂和锦衣卫是什么样子的? 20世纪的大明皇室和内阁,谁听谁的?明、清之间的坦克战怎么打? 大明潜艇如何封锁日本列岛?书友群:7
历史 连载 0万字
1911中亚之王

1911中亚之王

去病将军
在贫瘠的大西北,他打造了一个令世界震惊的强国。中亚、西亚、非洲,无数部落向他屈服,古丝绸之路通到哪里,他的势力就达到哪里。当中国龙腾飞之时,他能重演二战吗?
历史 连载 15万字
穿越古代嫁个小丈夫

穿越古代嫁个小丈夫

奉旨把妹
【138看书网网四组签约作品】 某人穿越水浒之宋,化身《水浒传》之郑屠镇关西。故事由此展开……。 若您觉得本书尚可,无论您是现在正追着看还是想等养肥了再看, 都请您点一下下面的【收藏本书】,期盼您的【收藏】支持! 万分感谢!!!
历史 连载 126万字
狼烟起万里

狼烟起万里

大漠狐狼
狼烟四起,华夏悲歌。抗日的滚滚洪流中,一个小人物,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一面大旗。天佑我中华,华夏永不屈服!
历史 连载 2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