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盘小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搜盘小说网www.sopan.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然而现实就是这么的残酷,一个海州一年的税收才不过一百万贯,而朝廷修建一条长安至潼关的官道就超过了百万贯。

而偏偏海州在大唐目前还是排名第三。

当然,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其他因素,若是没有那些对东海道的补贴在内,海州的收入必然会更上一层楼。

但对于国家的掌控者来说,这些其实只能算是毛毛雨。

这些补贴和短时间的收入不足并非没有意义的,而其他方面的投入也绝非浪费。

修路一事前前后后直接动用了八个县参与,近二十县负责抽调人手来帮助运输后勤等。

这些所有参与了修路的县,去年的收入较之之前提高了大概一成。

也就是说,朝廷修了一条路,然后在去年一年之内,等于是让朝廷平白多出了三个县的收入。

而且这还不是一次性收入,路就在这里,以后还会带动其他方面的收入。

可以说这是一本万利的事情,而户部那边有过精细化的测算,给出了一个未来数年内的各县财政收支涨幅预计,总结的结果便是,若能保持现状,大概六七年左右,朝廷便可收回这条路的投资。

但是这种测算是非常不准确的,或者说是从某个角度来说是非常不准确的。

因为他们给出的预计很保守,虽然在他们自己看来是个很大胆的预计,按照每年涨幅一成来预计。

李世民现在是真的兴奋了起来,大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朝廷的日子越来越好。

虽然有大量金银,先前只能通过钱庄去慢慢的投放,现在则可以通过修路等基础建设来花钱。

而为了避免短时间内有大量的资金进入市场,朝廷在修路规划方面也很谨慎。

并不会因为有足够的人,就同时去开始数十条路的建设。

“这些商家的货物是怎么运过来的?”李世民突然问道。

“一些规模不大的商家往往会选择在这里开设工坊,然后在四周各县收一些原材料,有些没有的,则去更远的地方收购,具体的运输要看实际情况,西边和北边来的走陆路,南边来的根据路程决定走水路还是陆路。

不过一些大的商家通常选择走水路,虽然船走的慢一些,但是载货量大,各有优劣吧!”海州都督小心翼翼的回复着。

“那岂不是要绕一个大圈?”李世民微微皱着眉头。

这条水路他是知道的,走大运河先去扬州,然后在通过那里的水路走长江口进入大海,然后在沿岸北上来到海州。

若是从洛州出发,这一路少说也要二十天,而现在的话,没有二十五天就不要想了。

这条水路已经成了大唐最忙碌的交通要道之一,为此朝廷不得不加派人手来管理河道。

若是不妥善管理,运河上怕是会出现船挤着船的画面了。

“绕也没办法啊,虽然山阳码头距离海州仅有二百余里,但船能载的货物实在是太多了,从那里卸船在走陆路运输,不论是时间亦或者人力,还是资金方面都要比船绕一圈花的多的多。”海州都督郁闷道。

他们也不是傻子,这种事情也轮不到官府先去考虑。

那些商人一个比一个还精明,各种路程的费用他们早就计算过了。

最终发现虽然走水路绕一圈很费时间,但却是最省钱的办法。

也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这个道理,所以运河上的航运业务才会如此繁忙。

李世民当然也知道这种无奈,但他同样也知道,这会对资源产生一定的浪费。

现在水上资源全部拿去跑这些运输业务了,那朝廷对其他地区的一些布局就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靠修路倒是一个解决的办法,可目前为止,李世民发现修路也不是万能的,最大的问题便在于,一台马车的载重有限。

比如说先前海州蒸汽机坊制造的蒸汽机和锅炉,就无法通过陆路去运输,只能通过水路先运到洛州,然后在想办法送去长安。

这些东西太重了,一般的车辆根本扛不住。

而这几年也让李世民体会到了一个道理,若想快速的发展,朝廷就必须要学会对各种资源的利用,争取可以让其发挥到最大价值。

并不是说需要在某个方面达到巅峰就行的,这样只会形成老大撑死老二饿死的局面。

所以,在了解到海州的实际情况之后,李世民心中便有了修路的想法。

当然,这并不是绝对。

同样的,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李世民才真正意识到了李元景的高瞻远瞩。

工匠入仕,当年看来的确是一个笑话,然而放在现在呢?

李世民再一次看到了自己的目光短浅,倘若当年能够支持这个决定,就算现在依旧不能解决问题,恐怕不久的将来也能解决问题吧?

大唐的工匠造不出锅炉,造不出蒸汽机,更造不出被太子吹的神乎其神的大唐皇帝号战舰。

心中有事的李世民匆匆结束了海州之行,原本计划在海州住上几天的行程也取消了,直接带着车队去向几十里外的海军军营。

大唐有两支海军,一支是归属于李元景麾下的海军,这是由原海州军改编而成的,目前为止,这支海军麾下并没有任何一支舰船。

另一支是朝廷手中的海军,是由两万原海州军,加上一万新招募的士兵改编而成,继承了大唐所有的战舰,也包括李元景之前出海的那支舰队,甚至继承了那艘五百石的蒸汽机船。

来到海军营地,天色已经暗淡了下来,李世民仅仅只能通过大唐皇帝号上面的火光来大致的观察一下这艘钢铁巨舰。

不过这些灯光实在是太弱了,隐约能够看个大概,看到上面有提着玻璃灯罩在巡逻的士兵不断移动的身影。

“赵王呢?”当看到迎接自己的只有李靖之后,李世民有些生气的问道。

“陛下,赵王在隔壁船坞呢,这些时间赵王几乎每天只睡不到三个时辰,其他时间全部待在那里。”李靖说道,对于李元景的毅力,他也是不得不佩服。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穿越去做地主婆

穿越去做地主婆

少穿的内裤
这是一个水浒与天龙相融会的另类北宋末年,更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大争之世。 汴梁河畔,春风几度,吹动了几多柔情。 李师师冷艳如冰,念奴儿智若妖姬,张贞娘人比花娇,耶律南仙巾帼红颜。 朝有“六贼”,江山风雨飘摇,齐鲁豪杰,八百里水泊梁山。尽男儿豪迈,更有扈三娘双刀不须眉。 王语嫣宛如仙子,木婉清水若清华。 仗剑行江东,不似游侠儿,长歌当笑,一杯酒,可知得北乔峰南慕容。 他出身皇族,却又处处受制,身为楚王
历史 连载 0万字
抓住胸前跳动两只兔子

抓住胸前跳动两只兔子

石皮破
留学小偷蒋浩然,因车祸来到未来世界,却被一个贪玩的女人打造成未来战士后,又输送到1938年的武汉会战战场。从此,小鬼子噩梦开始?????? 炼钢铁、造枪炮、建空军、创海军,战长沙、攻南昌、破武汉?????一切只为了一个目的——马踏富士、血洗东京。将小日本带给中国人民的苦难和耻辱,十倍、百倍、千倍还回去。 杀敌时勇猛如虎、揩油时龌蹉如鼠、调侃时奸猾如狐。时而让你觉得他正气
历史 连载 221万字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内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内

几字微言
崇祯十五年,松锦大战以大明一方一败涂地为结局落幕。至此,大明最后主力付之一炬。而秦侠这时却好死不死穿越到明朝末代太子身上。 历史上,他是什么结局?两年后,李自成攻入京师,他成了亡国太子。三年后,被舅舅周奎出卖,让多尔衮以假冒太子之罪下狱问斩。侥幸逃到江南,又被福王“请”入南京以假冒太子罪被囚,不久就被攻入南京的多铎抓入大牢,终于挂掉。 历史之大势,以太子之尊都卑微如此。 现在,只剩下两年了!留给
历史 连载 2万字
白色风车小说

白色风车小说

大头风
文笔是差了点,人品是低了点,道德是不高了点,思想是不良了点,可是内容还是过得去吧! 决战朝鲜之高大全 半个世纪前的一场战争 一个民族用血与火向世界宣告了它的重生 半个世纪前的一场较量 见证了一个大国崛起与复兴的开始 十几万中国军人血染那片青山绿水 特写此文向那些故去的英烈们 表达自己心中的敬意 好友好书 《穿越三国之蜀汉攻略》 《穿越清朝的太监》 《明初风流》
历史 连载 28万字
一个人看的免费WWW高清

一个人看的免费WWW高清

有狐
为了救人,徐飒替人嫁了个禽兽。禽兽不仅另有所爱,还要把她降成平妻! 外人道:“御赐的婚事也敢乱来,这种男人谁嫁谁后悔。”徐飒微微一笑。 只要休书一到手,傅如深哪位啊,她不认识!……为了保命,傅如深奉旨娶了个哑妻。 虽然百般厌嫌,好在耳边清静。然而那位笑弯了眉眼、对着别的男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姑娘,他怎么看着那么眼熟呢? 好像,刚在床上见过?还是个哑巴来着?
历史 连载 2万字
公男

公男

闵予小子
明朝末年,烽烟四起。 内忧外患,民不聊生。 一个二流大学的大学生——晏世轮,平凡的身份难掩其才智卓绝的头脑,卑微的出身难抑其坚毅过人的品性。在莫名其妙间穿越到了明末后,通晓历史的他,于汹涌澎湃的历史洪流前,当如何面对? 这是汉民族最最危亡的时代,这也是汉民族科技、商业最最辉煌的时代! 是否能够拯救大明于水火成为治世之能臣? 是否能在领地内活民无数成为万家之生佛? 至此,大明水师,行遍天下;大明商
历史 连载 9万字